美股近日氣勢如虹,接連創出新高,不少散戶心癢癢想“玩兩手”。其實,在香港和中國國內開立美股戶口並不難,而且美股並無一手概念,可以一股一股買賣,就算大價熱門股如Apple及Google等,入場費亦十分相宜。今日本欄就介紹美股開戶攻略。
經紀行分三類不受證監基金保障(不建議大家在香港券商那開戶炒美股)
要買美股,首先是要選擇可以購買美股的證券經紀行作為交易平台。經紀行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券商是在港設有辦公室、當地人本身也使用的美國網絡券商(Online Broker),又名折扣券商(Discount Broker);第二類與第一類新似,但在港沒有辦公室;第三類則是本港券商及銀行,他們的角色類似“艇仔”——以信託形式助客戶在美國買股。當然你亦可以親身到美國的銀行開立證券戶口買賣美股。
大家都知道本港證監設有“投資者賠償基金”,一旦選用的證券行倒閉,可以獲得不多於15萬元的賠償。但其實“賠償基金”只適用於買賣香港的金融產品,如買美股的戶口則不受香港的“投資者賠償基金”擔保。
那麼買美股豈不很危險?這在乎你用那類券商,如果是選擇上述第一及第二類券商,或在美國本土銀行開立證券戶口,基本都依然可以受保陴。通過券商買賣的客戶,由證券投資者保護公司(Security Investor Protection Corporation,SIPC)提供最高50萬美元的保障,其中包含最高10萬美元的現金保障。另外投資者如將股票賬戶連繫到獲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FDIC)保障的在美銀行離岸戶口,一旦銀行“出事”FDIC將提供全額賠付,上限是25萬美元。除此以外,很多券商還為開戶股民購買第三方的商業保險。
值得留意的是,上述第三類的本港券商及銀行,不論中資、港資或美資,他們的美股買賣服務都未必受上述的FDIC及SIPC保障,換句話說,在一間美資銀行香港分行開設美股戶口,亦不等於有在美國開戶的保障,由於個別的券商對客戶資金的存放做法不同,因此要開戶時一定要問清問楚。
相關資訊:陸如何買入或做空美股:
券商銀行佣金大檢閱
港股買賣業務券商間的減價戰激烈,佣金低處未算低,而戰線暫未全面蔓延至美股買賣,各行開支差距相對較大,不同經紀行有不同佣金計算方法,有以每股計算,或以成交股價百分比計算,部分會要求有1萬美元才可開戶,在戶口要維持一定結餘才會有較低佣金。銀行方面,匯豐首1000股一口價18美元(以網上/手機理財落盤)或38美元(電話理財人手落盤),超過1000股則額外每股1.5美仙。花旗銀行則以分層計算,交易金額不足1萬美元收1%(最少30美元),其後逐步降至0.5%(見表)。上述兩銀行現時均豁免戶口月費。
券商則當然以平取勝,例如標榜每宗交易佣金低至9.99美元的億創理財(E*TRADE),受惠客戶其實需於賬戶擁有達50000美元金額,或一季交易達30次以上,否則每筆交易佣金由19.99美元起。本地“平霸”券商耀才,每股僅收0.01美元(最少5美元),海通國際就收金額0.15%(最少12.8美元)。因此最好按自己的投資取向選取合適的券商,交易頻率高的最然是選低傭的,有意長期持貨的最好就是選用免存倉費的。
另外,買賣美股亦有部分不可避免的收費,包括資本利得稅及30%的股息稅。但作為非美國籍人士,可以填寫外國人免稅表(W8-BEN),填寫後便可以不用向美國稅務局美股資本利得稅,但預先收取的股息稅,要另向當局申請退稅。
選了心儀的券商便要準備身份證明文件,大部分券商接受護照作為身份證明文件,只有部分接受身份證。住址證明則十分簡易,水、電、煤、電話費賬單等通通可以。如往券商門市開戶,只需直接填表繳交。如使用網絡券商開戶,手續大部分都能通過上網完成,但身份證明、地址證明、W8-BEN等便需郵寄或給券商。通常寄出開戶文件一、兩週後,就能收到賬號的開通通知和具體的賬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