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美債收益率持續攀升,引發金融市場擔憂。類似情況在2018年一季度也出現過:長端美債利率和美股一起上漲,觸發投資組合再平衡,美股出現明顯的調整。作為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的美債收益率上升,這意味著全球所有資產都面臨重新定價。美國銀行分析認為,當10年期美債收益率突破1.75%,美股將經歷下一輪拋售潮。1.75%意味著10年期美債收益率超過了標普500的股息收益率,屆時投資者可能重新回歸債券市場,逆轉此前“別無選擇只有股票”的狀況。此前由於美國國債收益率低至歷史低點,通脹保持穩定,股票成為很多投資者唯一的選擇。這推高美股風險資產定價水平,使得標普500指數估值接近20年最高水平。
如何$0元手續費購買美股美債......美股券商Firstrade (第一證券)
然而,美聯儲似乎對美債收益率攀升情況並不擔心。近期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再三強調就業和通脹遠未達到目標,重申了長時間維持寬鬆以支撐經濟修復的必要性。對於市場普遍擔心的通脹壓力,鮑威爾表示並不預期通脹會升至令人擔心的水平,且不認為短期通脹的大幅上升是可持續的,反倒是不斷強調了美國勞動力市場的疲軟現狀,鮑威爾提到,因為失業率還很高,勞動力市場距離充分就業還非常遙遠。顯然從鮑威爾的表態中可以看出,美聯儲將就業數據擺在了相當重要的位置。換言之,只要勞動力市場沒有出現明顯的改善,那麼美聯儲就將寬鬆到底。
美債收益率未來怎麼走呢?我們認為並不排除出現超預期上升的可能,理由有以下幾點:
一是美國通脹壓力可能超過2009-2010年。從歷史上看,美債收益率和通脹預期同步上升時期,都對應著經濟復甦和通脹回升,例如2009-2010年和2016-2017年。2020-2021年可能與2009-2010年情況最類似,不同的在於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是居民和企業部門資產負債表受損,是經濟本身出現了問題,從而帶來的是去槓桿。而2020-2021年受新冠疫情外部衝擊,經濟只是暫時停擺,居民部門資產負債表非但沒有受損,反而因政府補貼而出現擴張,因此通脹預期上升的斜率比2009-2011年還要陡峭。況且由於疫情,以及2011-2015、2016-2017年兩次供給側改革和去產能,導致供應受損,意味著2020-2021年面臨的通脹壓力可能比2009-2010年更大。
圖為10年起美債收益率和美國通脹預期

二是從長短端利差來看,2009-2010年,10年期美債和2年期美債利率處於頂部,而2020-2021年處於上升的中早期,反而與2000-2001年時期類似,因此當前美聯儲通過收益率曲線控製或扭曲操作,美債收益率上升勢頭都很難控制。
三是在通脹預期攀升的情況下,投資者可能尋求高回報率資產。美聯儲理事布雷納德發言表示,從長遠來看,與低均衡利率、持續低於目標的趨勢通脹率,以及通脹對資源利用的敏感性低有關的經濟環境變化,有望導致長期低利率環境和投資者追求收益率的行為。筆者認為,當前美債10年隱含通脹預期已經達到2.2%,為過去五年高點,因此投資者在面臨通脹回升的情況下需要更高的風險補償。
四是近期經濟數據也表明美國製造業高度繁榮,可能會出現過熱或滯脹的風險。美國2月ISM製造業指數由1月的58.7升至60.8,創三年來新高,市場預期58.9。這是美國ISM製造業指數連續九個月處於擴張,也表明美國經濟在2020年3月至5月陷入萎縮後連續第九個月增長。該指數過去12個月的均值為54,之前更高讀數為2004年5月錄得61.4。值得注意的是,通脹壓力正在顯現。物價支付指數上升3.9個點至86%,連續九個月處於擴張區間,並創2008年5月以來最高(當時錄得88.1),打破1月前值所創的2011年4月來高位。
隨著美債收益率和通脹預期越走越高,實體經濟開始受到影響。2月19日,美國30年期抵押貸款平均利率升至2.99%,創一年多來最大漲幅。這一利率曾在2月10日跌至2.8%的歷史低點,距今還不足兩週時間。因債券投資者要求更高的收益率,抵押貸款機構便必須向借款人收取更高的費用來保護自己的利潤。對市場而言,拜登1.9萬億美元刺激方案近在眼前,美債收益率未來還有可能繼續走高。由此,除了按揭利率飆升之外,借貸成本上升的威脅也已經籠罩在了風險資產的上方。
因此,投資者面臨美債收益率攀升的勢頭,需要對沖潛在的利率風險或融資成本攀升的風險,建議投資者利用芝商所的超長10年期美國國債期貨(合約代碼:TN)構建對沖組合。超10年期債券期貨合約於2016年推出,旨在提供與國債曲線10年點更緊密相關的期貨合約,是芝商所最成功的期貨合約之一。在短短五年內,TN已發展成為一個價值1000億美元的市場。TN具有可交付的10年期美國國庫券,並且在九年5個月至10年的交付期限內具有剩餘到期期限,TN提供了有效的資產負債表外資產,並且對沖10年期的美國利率風險敞口。在1月份,TN錄得131個大型未平倉合約持有人的紀錄,未平倉合約月度環比增長14%,至創紀錄的114萬張合約,顯示參與者人數越來越多。
圖為TN未平倉合約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