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很多機構投資者的擔心,是美國股市現在太貴了。
一個經常被引用的衡量股市便宜或貴的指標,席勒PE市贏率,已經到達空前的高估值區域,32-33倍。
大大高出07年股災前的27倍,甚至高過1929年股災前的30倍,僅次於2000年科技股災前的45倍: 這樣高的席勒市贏率估值,顯示股市有很多泡沫。
估值要想降下來,有兩個可能: 泡沫刺破,全球股市股災,美股潛在迅速回落幅度可能達50%。
市盈率泡沫不被刺破,而通過上市公司不斷創造越來越高的盈利,來逐漸增加市贏率Price/Earinings的分母,來慢慢降低市贏率。
很顯然,投資者們都傾向於第2種。
特別是機構投資者。
機構投資者的矛盾在於,他們也知道股市太貴,但歷史上,在各種股災前,美聯儲開始加息之後,都有2-3年的股市瘋狂加速期:
現在美聯儲才開始加息不久,美國股市泡沫刺破前,可能還有1-2(個人覺得沒有1-3年了)年的加速期。
如果過早退出股市,導致自己的投資回報相對競爭機構要差很多,怎樣對投資者交代?
所以在現在這個節骨眼上。
個人投資者可以選擇放棄風險,賣光股票。
但機構投資者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