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校學生,2012年7月開始trade美股,收益率10.7%(最低-10%+,最高35%-)這篇主要總結了樓主這半年來作為一個美股新手從開戶、觀察,到股票交易、option交易的發展過程以及各階段的決策過程。期間也犯下了很多可避免和不可避免的錯誤,正好為新手們和正在考慮開始trade美股的朋友們提供前車之鑑。同時也希望各位前輩能指點一二,小弟在此謝過。。。
為了方便,我就按關注的股票的時間順序來總結了。六月份的時候開始在一家brokerage暑期實習,並在老美同事的慫恿下開了戶存了些閒錢。之後便開始了苦逼的美股生涯。
相關資訊:在中國大陸如何買入或做空美股:
其實身處國內的投資者不出國也能在網上開戶做空或買入美股、ETF(紐交所、納斯達克或OTCBB、粉單市場上的股票),只要找能開國際賬戶的美國本土網上券商開立賬戶就可以(當然,這家網上券商必須是參加SIPC強制保險的,因為美國政府規定全部券商都必須是SIPC會員),具體開戶步驟可參考這裡:http://usa-investment-taiwan.blogspot.tw/2014/10/firstrade.html
沃爾格林(NYSE:WAG)
Walgreens是第一隻關注的股票。當時股價$30+,在自家公司的交易平台上看到一篇文章說估值在$35+,第一反應是檢查credibility and bias。我的想法是,任何情報都需要在有罪假定的基礎上進行“來源可靠性檢驗”和“立場檢驗”。例如A說明天要下雨,那麼在相信A之前一定要先檢驗A是否具有天氣預報的權威(A以前預報的準不准?什麼方法預測?)以及A是否有自己的立場(A是不是賣雨傘的?)。當然也有可能A只是傳個話,並不是真正的情報來源,那麼就要想辦法找到真正的情報來源,然後檢驗以上兩項。
可惜的是,當時要做很多新實習生的培訓,晚上回家還要幫一家地產公司做marketing research,基本沒空兒完成對Walgreens的調研。後來讀到Peter Lynch的選股經歷,回想了一下覺得Walgreens的確是一家不錯的公司:店面比Safeway和Trader Joe's小(逛起來不會很麻煩)又比711大(同類商品有不同牌子可以挑) ,感覺大小適中;pharmacy生意一直不錯;有一小部分711只敢收cash和debit card的商品Walgreens可以收credit card(感覺是個正面的indicator)。然後再看股價。。。後悔沒買。
Annaly Capital Management I(NYSE:NLY)
買進的第一隻股票。當時問了manager有沒有什麼推薦的股票。Manager義正言辭的來了一句“You know what? Ask yourself what's your God feeling telling you. Buy the one you reeeaaally want.”我說“%$^#…That's what u sell, ok?”Manager壞壞的一笑然後推薦了AT&T,說dividend不錯,新手可以找一些dividend yield高的入手。於是我用screener篩了一下,發現了Annaly Capital,當時的yield好像是14%+,然後價格一直在12-20刀之間,心想賠也賠不到哪兒去(也就是說賺也賺不到哪兒去。。。),於是就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用了一個療程。。。哦不對,是買了幾百股。
然後一個禮拜過去了,股價幾乎沒變過,加之上學期貨幣經濟的教授用了整整一學期的時間來灌輸“QE3要來到喲要來到”的精神(這家公司做MBS,會受損),於是全賣了(16.9-進17.2+出),賺了幾頓午飯錢。
StemCells(NASDAQ:STEM)
之後我嘗試了一下針對事件的投機。具體的想法是,假定某公司價格為A,某消息公佈導致價格上升指向“真實值”B。但由於反身性的存在,最終這一輪變動會將價格推至C(A<B<C),而這一系列變動的快慢取決於市場的透明度。當時STEM被獎勵了$20 million用於科研, outstanding shares大約37個million,粗算一下有0.534 per share的上漲空間(從A到B)。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實際還需考慮的問題如下:
1)事件的出現是逐步的(或者是一波三折的)
2)投資者對事件的認知是逐步的(總有人先知道情報)
3)投資者對情報的解讀能力是多樣而有限的(經驗,教育,性格等等差異)
接下來就是要給這三個問題分別找到合適indicator從而量化分析。。。考慮到這一步就被難倒了,求指點啊求指點。。。
最終,這一輪投機的結果是2.10+進1.80-出,差不多又把午飯錢輸回去了一些。
Reeds(NASDAQ:REED)
一家賣ginger beer和健康soda的飲料公司,看財報有虧損縮小並逐步開始賺錢的趨勢,當時也有在全美範圍內逐步展開marketing campaign;唯一的擔心是管理層的背景查不太清楚。於是在7月下旬開始以$3.8,$3.9,$4.0+逐步買入,在$6.0和$7.0附近做了幾筆短線(cap小volume低,價格變動應該比較大),最後在$7.5賣出了一半以上。當時的損益比:marketing campaign花很多錢,肯定要還的;不過長期還是看好健康soda,尤其是在對身邊那些把“健康”當做“文藝”來裝的美國青年深度觀察之後。。。
總而言之,REED是我第一支真正賺到錢的股票,也是第一支仔細研究了財報的股票(前幾天跌到$4.9想買可惜沒閒錢了。。)在那之後,因為一些雜事沒有時間打理賬戶,便索性把錢全丟進了$伯克希爾-哈撒韋(BRK.B)$,拿回的時候小賺了一點。
Facebook(NASDAQ:FB)(option)
我開始實習的時候剛好是Facebook IPO的時段,30多刀的時候考慮過,多虧同事及時勸阻。七月底FB和ZNGA暴跌,一位有經驗的同事在收盤時買了FB的call。當時覺得跌勢這麼猛,一定有一批IPO階段買了FB被嚇傻了的散戶會在價格稍有回复的時候搶著出手,加之FB在那個時候連怎麼贏利都沒搞清楚,應該不會有人出手來救。於是,我便抱著交學費的心態買了處女put(strike20,8.16到期),兩天之後賣掉,double了本金,同時也double了我對option trading的信心。而這也為後來Priceline的巨大損失埋下了伏筆。
Priceline(NASDAQ:PCLN)(option)
剛開始trade時,我想當然的假定美股市場“有效而及時”:當一個“變化”出現時,聰明的trader們一定會及時的做出反應從而將相應的獲利空間壓縮至幾乎沒有,所以當我看到big news出現時,一定是過時的。但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逐漸覺得由於大量retail investor的存在,市場的滯後性還是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的。基於此,我在8月7號Priceline盤後暴跌後,第二天早上6點多起床(西部時間)買了515strike當月的put,幾小時後sellto close,賺了不少。下午收盤前投入更多的錢買了510strike的put,結果沒什麼optiontrading經驗的我沒有設定好止損,賠了好多。這是我賠的最慘的一次。痛定思痛之後,決定把手頭幾本書看完,再考慮option。
新東方(NYSE:EDU)
當初新東方暴跌的時候,老美同事問我這家公司,我說那叫一級棒啊。主要是因為,現在的學生(No offense)實在太好忽悠了:每年寒暑假都有大批的中學生、大學生湧入北京和上海的新東方去聽段子。而另一方面,家長們也願意出錢——孩子去新東方的課堂上睡覺聊天聽段子,總比去網吧去外面混安全吧?這得少操多少心啊。更何況睡醒了聊夠了聽膩了,說不定還能學點兒英語,何樂而不為呢?於是,對於家長而言,新東方完全是升級版的托兒所。這麼一想,學費(託管費)還真不貴。
傻乎乎的客戶,便宜的員工,規模經濟的優勢,應試培訓的龐大需求,多好的一台印鈔機啊。觀察了一段時間後,$16+大量買入一直hold到現在。
百度(NASDAQ:BIDU)
九月底跟朋友去參加華源的活動,碰巧聽了李彥宏的訪談節目。這種名人訪談節目很難不落俗套:主持人說你牛逼啊,名人說哪裡哪裡;主持人說你當年也很苦逼,名人說痛并快樂著。然後在一片插科打諢的祥和氣氛中分享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最後Q&A。全場聽下來,唯一有價值的是百度似乎想把搜索引擎的主頁做成Facebook一樣的東西:根據用戶的操作習慣(不僅僅是搜索習慣)為用戶生成獨一無二的搜索界面,然後用戶還可以自己整理。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猜測。下午去聽Round Table,大體意思是百度有意向來矽谷設立office,然後要招top talents。有人問是要來美國發展業務嗎?主講嘉賓滿腔MBA熱情的說:沒有沒有,是要support China market;但是沒關係,只要來百度,你就有機會change the world,doesn't matter if its US market or not. 然後blabla百度的誰誰誰如何如何change the world了。我實在想不出除了抄襲,這個百度的US office招top talents要幹嘛。。。總不能是來做IR的吧?(發布以上言論時,本人已沒有百度的short position)
漢廣廈房地產(NASDAQ:HGSH)
關注漢廣廈是在雪球上看到眾人的討論,然後聯繫漢中那邊做了一點調查。。。(老闆黑而背景硬,不過貌似欠了一屁股債)然後猜測有人有意抬高股價。再看之前的成交量覺得這一輪應該還有後續,於是在其跳出penny stock並已累計上漲六倍之後毅然決然的gamble了一把:$2.6進,$3.6和$4.7分批賣完了。
旋翼物業(NASDAQ:GYRO)
買GYRO主要是為了體驗一下12月派出的特別dividend,熟悉一下流程(從沒拿過dividend)。加之此公司11月宣布贏了一個很重要的case(同時也是本次dividend的來源),短期內應該不會被看空。$110.8進,一直持有。
總體感受
老實說,這半年來的的交易懵懵懂懂,很不得法。說的形像一點,每次賺錢時都有一股難以抑制的沾沾自喜從丹田升起,而賠錢時又有一陣不可名狀的失落感和挫折感自膻中落下。開始股票交易之前,總以為自己足夠理性,wishful thinking什麼的應該跟自己沒多大關係;而現在才發現,想要克服情緒對交易的影響,恐怕還需要多年的磨練和修行。
最後祝各位投資者和投機者們新年行大運,資產節節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ForTr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