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外匯,打著高收益,每月爽賺幾%的,就得小心,很大可能是『龐氏詐騙』....話說,我也中過幾次,受傷不少~~
過去的半年,我們都見證了國內外外匯行業發生的巨變。如果說從中獲得的最大感觸是什麼,那就是不要低估風險的來臨,因為任何不被喜聞樂見的事隨時都會發生。
國內方面,隨著現貨行業的嚴厲整頓,內轉外曾是上半年行業熱詞,之後是行業開始歷經一系列不安與混亂,詐騙跑路事件層出不窮。當然,這裡並不是說內轉外是導火索,而是這個行業開始變得越來越焦躁不安。國外方面,從去年6月英國脫歐公投開始、到美國總統大選、再到監管機構對外匯、差價合約(CFDs)展開伏擊,再到各國市場外匯詐騙頻頻......身處外匯行業,人人都感到暴風雨的來臨。
Finance Word匯眾在和一些經紀商的交談中得知,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他們普遍對來自監管機構的壓力無可奈何,畢竟“民不與官鬥”,監管機構的一個打壓或者喊停政策下來,誰都只能默默受著,或者將辦公室遷移監管寬鬆之地,以規避法律或政策上的風險。最後大不了關門大吉。這一方面我們沒有多少話語權,只能等待。
不過,對於頻頻發生的外匯界詐騙事件,我們有很多可以說。任何一個行業人士都有能力、有責任去保護一片淨土。一個規範有序發展的行業,連監管機構採取執法行動前也需要再三考量後果。當歐盟計劃對外彙和CFDs行業展開新監管手段、英國發布CFDs交易新限制時,很多經紀商聯合起來發出反對的聲音。問題是,是不是太晚了呢?然而,在國內,熱愛這個行業的從業者呼聲,有關監管部門是否能聽夠聽到呢?一切都是未知數。
監管機構的出發點很簡單,就是行業出現的負面事件太多、詐騙太多,投資受害者太多。最悲劇的永遠是普通的投資者。而作為經紀商,投資者願意合作本身就代表了一種信任。那麼,在情況還不太糟糕的時候,一家真心為客戶考慮的經紀商更應該幫助投資者建立對詐騙的警惕心。
這篇文章既獻給投資者,也獻給經紀商們,因為防止詐騙早已不僅僅是投資者個人的事情。“一顆老鼠屎壞一鍋湯”!正規的經紀商們也深受各種詐騙消息所累,引得投資者頻頻猜疑。這些所謂的外匯騙局已經深深傷害到這個行業,損害了這個行業的“名聲”,甚至讓“外匯”成為詐騙的“代名詞”。這是一種悲哀,每個行業從業者的悲哀。
是什麼力量推動著詐騙世界“與時俱進”?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網絡技術、人性的貪婪與對外匯行業的認知度。我們之前也曾提到,詐騙是全球屬性的,在最新科技的推動下,它傳播到全球各個角落。
網絡技術帶來了很多便利,讓更多人可以交易外匯。但是,它也讓這個世界變得不再那麼安全。包括銀行在內的大型機構是網絡攻擊最初的目標,不過很快,被攻擊對象拓展到了企業、經紀商、服務提供商等等金融行業。
普通投資者最需要擔心的是資金安全和個人信息保密。如今這個時代,誰都沒法保證自己的個人信息還能處於完全保密的狀態。一個網絡詐騙分子獲得外匯投資者的個人和賬戶信息後,接下來就是嘗試從賬戶轉賬或者出金。而投資者如果發生情況有異常,最好的保護辦法是頻繁更改密碼、及時備份重要文件,不要隨意點擊任何不明來源的鏈接。
人性的貪婪應該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種“特質”,貪婪有時候不是壞事,但需要把握尺度。在投資過程中,沒有自控力和分辨力的投資者,往往會被高收益高回報這種虛假宣傳激發貪婪的本性,甚至被貪婪掌控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這也是為什麼每年都有一茬又一茬的投資者跳入火坑。
身處這個行業,對行業有一定認知度非常重要。以往我們曾無數次講到,外匯與差價合約市場是一個風險極高的市場,不要相信什麼保本收益,穩賺不賠,甚至躺著賺美金等“鬼話”。記住,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所以,每個投資者都必須對行業有一定的認知,知曉其中蘊藏的風險。